首页 > 玄幻小说 > 刘叔修仙记 > 秦国的历史

秦国的历史(1/1)

目录

休息了一会后,刘叔又翻看其他竹简,上面详细的记载着秦国的历史:秦王的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,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,从此,秦国就成为了周朝的附庸国,秦地与西戎接壤,所以秦人与

西戎不断的争夺生存资源;到了周幽王时期,周幽王宠爱妃子褒姒,为博美人一笑,竟用烽火戏诸侯,后来,周幽王又废了他的正室夫人申后,以及申后的嫡长子姬宜,并立褒姒所生的儿子姬伯服立为继承人,公子姬宜逃奔申国,将此时告知了自己的外公申侯,申侯一气之下,便联合西戎的犬戎部落一起发兵攻打周朝,并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,众诸侯闻听周幽王被杀死,皆觉得理所应当,但国不能无主,于是,申侯、缯侯、许文公等诸侯又共立公子姬宜为周王,为了躲避犬戎的骚扰,周平王姬宜决定将都城向东迁到洛邑。

秦国当时的君王——秦襄公起兵一路护送周平王到达新都洛邑,周平王感念其有功,便封秦襄公为诸侯,又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,秦国成为伯爵国后,周平王知秦人勇猛无比,又与西戎部落是死仇,便立下誓约说“这些戎人不讲道义,侵夺我岐山以及丰水地区的土地,你们秦国如果能赶走戎人,那这些土地就算封于秦国了。”有了这句誓约,秦襄公之后的历代君主,皆聚力向戎人进攻,经过数代秦王的努力,秦国

不但将歧丰之地皆纳于其下,还将周围的弱小戎部又扫荡了一遍,在收复了杜、郑等地,又灭掉了羌族人建立的小虢后,秦国的版图已直达关中的平原地区,等秦国迁都城至雍地之后,秦国因边境问题,又与刚刚一统不久的晋国发生了冲突。

为了缓解秦国与强国晋国的关系,秦穆公就娶了晋献公的女儿,又先后拥立晋惠公和晋文公,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,晋文公姬重耳继位后,重用狐偃、先轸、赵衰、贾佗、魏犨等贤臣,又实行通商宽农、明贤良、赏功劳等利国利民的政策,使晋国国力渐渐强大了起来,秦国本想借晋国做跳板,结果却被晋国领着鼻子走,晋文公也因此成为了当时的中原霸主,后来一代雄主晋文公去世后,秦穆公又想染指中原,可惜崤之战,秦军回军路上,被晋军埋伏,最后全军覆没。此时,晋国君明臣贤、国富民强,秦穆公只得将矛头又指向西戎,秦穆公在谋士由余与百里奚的协助下,逐渐灭掉了西方戎人所建立的12个国家,开辟千里国土,称霸西戎地区!周王听说秦穆公称霸西戎后,是特加祝贺,又赐与其金鼓,希望秦穆公可以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。

可惜,秦穆公称霸西戎后不久便去世了,秦穆公之子秦康公继位后与其子秦共公,一边向晋国挑战,一边又与楚国靠拢,欲与楚形成对晋国的夹攻之势,后来,楚庄王乘着晋国国君与权臣赵盾不合,便起兵北上与晋国争霸,秦军也乘机数次攻打晋国的后方,可惜却难得一胜;秦共公死后,秦桓公继位,秦桓公不恤国政,人民怨声载道,又被晋厉公率四军八卿攻入秦国,大败秦军于麻隧;秦桓公死后,秦景公即位,秦景公继续奉行“联楚攻晋”的方针,然而,当时晋国是晋悼公在位,晋悼公重用韩厥、智罃、魏绛、赵武等一干贤臣,并严军纪而恤民力,治律历而行礼法,晋国的国力渐渐恢复,并重新称霸中原,秦国无力与晋国对抗,便改善了与晋国的外交关系,双方也重温了秦晋之好;景公死后,秦哀公继位,秦哀公在位期间,楚国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国,哭求秦国助楚复国,原来,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,开始向楚国进攻,吴军连战连胜,一直打到楚国的郢都,申包胥在秦国宫外哭了七天七夜,秦哀公是当时楚国落难的楚昭王的外公,他见申包胥如此忠诚,便派兵去救楚国,秦军击败吴军后,吴王阖闾只好撤兵回国,楚昭王也因此得以复国。

待到三家分晋之后,中原便只剩下20多个诸侯国了,不久,三晋中最强大的魏文侯魏斯,便率领着三晋联军开始向诸侯发难,三晋势力也因此急剧膨胀,魏文侯一心想着振兴魏国,于是他以李悝为相,开始在魏国实行变法,魏国崛起后,魏文侯又拜吴起为将,一下就侵吞了秦国的河西之地,之后,几代秦王皆想夺回河西之地,但魏国经过变法后,已经十分强大了,这段时间,秦国一直被魏国按在地上摩擦,阴晋一战中,吴起更是以五万魏军大败秦军五十万,后来,三晋中赵国不满魏国的强势,二国反目,三晋联盟瓦解,秦国方才压力大减。

等到秦孝公即位后,孝公对秦国之衰败是痛心疾首,于是他向天下发出求贤令:“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,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。”求贤令发出之后,来者却寥寥无几,因为各国才子们都知道秦国积弱太久,如今的秦国一穷二白,哪有什么奇计能够强秦,秦孝公知晓后,又派出心腹去往各国寻找人才……不久,卫国人商鞅进入秦国,他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面见孝公,并以霸道之术说于孝公,孝公听之甚喜,于是孝公力排众议,封卫鞅为大良造,在秦国实施变法。商鞅很快便在秦国国内颁布了《垦草令》,当时秦国地广人稀,三晋人多地少,民众田地缺乏,因此商鞅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采取优惠政策,将三晋民众招来秦国,以便开垦荒地,秦国经过变法后,果然变得强大起来。

刘叔丢下这卷竹简,喝了口水,望向窗外,似乎快要到秦国地界了,于是刘叔又拿过剩下的竹简翻了起来。商鞅——姬姓,公孙氏,卫国国君的后代,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,他受李悝、吴起的影响很大,来秦之时就携带着李悝所撰的《法经》。由于卫国和魏国是联盟国,所以来秦之前,他曾侍奉魏国的国相公叔痤,并在其门中任中庶子,公叔痤病重之时,也曾向魏惠王推荐过商鞅,他说:“商鞅年轻有才,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。”公叔痤见魏王不信自己之言,便又对魏惠王说“主公如果不用商鞅,请一定要杀掉他,绝不猛让他投奔别国。”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病入膏肓,语无伦次,所以对其良言皆不采纳。后来,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,于是他便投奔了秦国,到了秦国后,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孝公,商鞅先以帝道游说孝公,孝公没有接受,后来,商鞅又以王道游说孝公,孝公依然没有接受,第三次会见时,商鞅与孝公畅谈富国强兵之策,孝公方才面露喜色。

为了深化变法,商鞅向秦孝公提议,应该把秦国都城迁至咸阳,好远离过去的权利中心,减少变法的阻力,秦孝公见经过了几年变法,秦国果然强大了不少,便同意将秦国都城迁到了咸阳。随后,商鞅又开始推行郡县制,以加强中央集权,秦国经过一系列变法,很快便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,等到秦法深入人心后,秦国百姓皆以私下斗殴为耻,并以为国立功为荣,秦国的国力和秦军的战斗力,也在变法中不断地增强。随着秦国国力的增强,本来便以战力闻言的秦军,经过军制改革,和装备提升后,更是数次击败之前的中原霸主魏国,秦孝公在位十九年,周天子封秦国君王为方伯,并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。

秦孝公死后,其太子赢驷继位,即秦惠文王,因为在这个时期,秦国君主开始称王,秦惠文王继位后,为了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,便拿对秦人有再造之恩的商鞅当做了替罪羊,又下令车裂商鞅,待商鞅死后,秦国变法却没有消亡,因为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,于是,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,秦国的版图也开始对外疯狂发展,文王先是派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于雕阴,夺回了河西之地,随后秦王效仿山东六国,自称为王;山东六国见秦国快速崛起,皆感危机,于是,魏、赵、韩、燕、楚五国在苏秦的游说下,开始联合攻秦,秦惠文王得到消息后,派庶长樗里疾领兵,破魏、赵、韩三国军队于修鱼,斩首达八万之多。为了对抗山东六国的合纵之术,秦惠文王封苏秦的同门张仪为秦相,让其出使游说各国,以横破纵,并促使各国亲善秦国。

嬴惠文王死后,秦武王继位,武王好战,他继位后便驱逐了张仪,武王想派兵攻打韩国,便请教了左右丞相甘茂和樗里疾,樗里疾表示反对,说三晋一体,要想破韩,必先破坏韩魏联盟,于是,秦武王派遣甘茂出使魏国,以“共享伐韩之利”为诱饵,说服了魏国不会乘秦国攻打韩国时偷袭秦国,甘茂回到秦国后,便与秦武王订立息壤之盟,甘茂率领秦军先攻克了宜阳孤城,又乘胜渡过黄河,夺取武遂,并在那筑城,最后,韩国失了城池,只能被迫同秦国议和,此战没多久,秦武王便意外去世了。秦武王死后,由于他没有子嗣,所以秦国朝廷不知立谁为好,秦国穰侯魏冉欲立惠文王妾芈八子之子嬴稷,赵国赵武灵王趁秦乱而谋之,乃拥立质燕的芈八子长子公子稷为王。

此时,公子稷因年幼无法亲政,所以太后芈八子和他的舅舅穰侯开始代君秉政,等到秦昭王嬴稷年满22岁,举行过冠礼之后,他便准备亲自处理决策、国事,当时,穰侯魏冉、华阳君芈戎、泾阳君公子芾、高陵君公子悝几人擅权,秦昭王为了夺回权力,便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,收回了宣太后的干政权,并驱逐了秦国四贵,后来,秦昭王又拜范雎为相,并采用了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,秦昭襄王在位期间,秦国出现了一位百战百胜的名将——白起,伊阙之战,白起带领着秦军斩杀了韩魏24万名联军,并掳掠了魏韩联军的统帅魏国大将犀武。此时,天下间,秦国和齐国国力最强,而齐国为了夺取宋国,和赵国、魏国之间爆发了冲突,齐国灭掉了宋国后,燕昭王嗅到了其中的机会,于是他派出使者联络各国,各国也对齐国早有不满,于是,乐毅指挥着赵、楚、韩、魏、燕五国联军去攻打齐国,而齐国最后也差点灭亡。

齐国被五国联军打的差点灭国,幸得田单使用火牛计,方才使齐国得以复国,但齐国也从此一蹶不振,强大的齐国被大大的削弱后,秦国又盯上了疆域辽阔的楚国,于是,秦国与楚国又发生了鄢之战,这一战楚国战败,白起则率领秦军,攻占了楚国的南阳郡、南郡、临江郡与黔中郡,至此,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也走向衰落,随后,白起又乘势攻入了楚国的腹地,并攻下了楚国的国都——郢都,楚军溃败不能战,楚顷襄王只能迁于陈丘以避秦军之锋。自此齐、楚俱衰,天下已成秦、赵相争之势,为了削弱赵国,秦昭王又起兵攻打赵国阏与,赵惠文王问计于廉颇、乐乘,二人皆言旅途遥远,很难支援阏与,赵奢却说“狭路相逢勇者胜!”于是赵王派出赵奢去迎战秦军,赵奢听从许历之计,派出一万精锐迅速抢占北面的山头,秦军后到,欲与赵军抢夺北面山头,赵奢指挥着赵军以居高临下的优势猛攻秦军,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夹击秦军,秦军不敌,被杀的大败,赵奢也因此闻名于世。

阏与之战秦军大败后,秦昭王便采用了范雎提出的“远交近攻”之策,为了继续瓦解三晋的实力,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之后,秦昭王又发兵攻打韩国,韩国惧怕,便欲割让上党以求秦国息兵,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,便欲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,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,就封冯亭为华阳君,又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,并派出廉颇率军驻守长平,以防备秦军来攻,秦昭王闻听此事后大怒,便欲发兵夺取上党;赵国见秦军势大,便起倾国之兵以拒秦,秦国也调关中之卒以攻赵,两军对峙于长平,赵将廉颇守城有余,却不能退秦,秦将王龁一时也不能败赵,赵孝成王见两国僵持不下,便与楼昌、虞卿等商议,楼昌认为该派使者与秦国议和,虞卿则认为如果秦国决心攻打赵国,此和议定难成,不如派遣使者携带珍宝去楚国、魏国活动,使秦国畏惧各国的合纵抗秦,这样和议才有成功的可能,赵王采纳了楼昌的建议,派郑朱前去秦国议和,虞卿一再劝谏,但赵王不听,郑朱到了秦国后,果如虞卿所料,为了麻痹赵国,防止各国合纵,秦王与范睢对赵国使者郑朱是殷勤接待,其他诸侯国闻知后,皆以为秦、赵已经和解。

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,又反感廉颇怯缩不战,这时,秦国的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,他们散布传言说“廉颇很容易对付,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。”赵孝成王听信了谣言,便找来赵括问话,赵括说“若是秦以白起为主将,那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。如今秦军主将是王龁,那我打败他应当不在话下。”赵孝成王闻言,于是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,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。秦国听说赵括已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了长平,于是,秦昭王秘遣白起为上将军,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,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;不久,赵括主动出兵进攻秦国军队,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,赵括不知秦军主将已换做白起,于是他率军一直追到了秦军的营垒,白起见赵括入计,便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,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,以截断赵军的后路,随后,白起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,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,好将赵军的主力,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,同时下令切断赵军的粮道。

赵括发现自己中计被围,便下令全军停止进攻,就地建造壁垒,准备择机突围,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,便亲自到河内郡,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,随后,秦昭王又征调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,集中送到长平战场上,以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运。最后,大量的赵国士兵或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死,赵国士兵们甚至开始相互残杀为食,赵军断粮的第四十六天,赵括将剩余的赵军,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,轮番冲击了四、五次后,却仍不能突围,于是,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准备强行突围,结果却被秦军乱箭射死,赵括既死,赵军已无心再战,于是向秦将白起投降,白起与部下商议觉得赵军战力不输秦军,若是放了这些赵军回去,以后还会再生事端,于是,白起下令将赵国降军全部活埋,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,长平之战,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兵及赵上党民众45万人,此一战后,天下震动,其余诸国对秦国更加惧怕。

长平之战后,白起一面平定了上党全境,一面请秦昭王增调军队和粮草,准备乘胜一举灭亡赵国,赵国、韩国惶恐,便派出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,范雎收下重金后,便以秦兵疲惫,急待休养为由,请求秦王允许韩、赵割地求和,秦昭王也觉粮草、兵力不足以灭亡赵国,就答应了,等到第二年,秦国有了充足的粮草之后,秦昭王又欲出兵灭亡赵国,白起知道后是极力劝阻,他劝说秦王此一时彼一时,如今不是攻赵的好时机,可秦昭王不听。结果,秦将王陵久攻邯郸不下,秦昭王又欲让白起为将,白起认为邯郸城易守难攻,就是自己去了,也没有什么把握,秦昭王见白起不肯出战,便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,众诸侯国见秦军久攻邯郸不下,便有了合纵攻秦之心,不久,楚国春申君黄歇同魏国信陵君无忌,率领联兵数十万攻打秦军,赵军也乘机前后夹击,秦军损失惨重。

秦昭王见秦军失利,又强令白起出山,白起却推脱自己有病不肯出山,随后,秦相范雎也再度请求白起复出,白起依旧称病不起,秦昭王气恼,便将白起贬黜为士伍,放逐至阴密,由于病体不便,白起一时无法上路,几个月后,秦军战败的消息,不断从邯郸传来,秦昭王迁怒于白起,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,白起无奈只得带着病体上路,范雎对秦昭王说“白起其意怏怏不服,一路上全是怨言。”秦昭王本来就恼恨白起,于是,派使者赐剑于白起命其自刎。临死前,白起仰天长叹道“我对秦国有什么罪过,竟落得如此下场?”良久之后,白起又说“诶,我早就该死了。长平之战后,赵军降卒几十万人,我用欺骗的手段,把他们全部活埋了,这就足够死罪了!”说罢便引剑自刎!白起死后,秦人皆感惋惜,不少乡邑地方都建祠祭祀他。

白起死后,西周公与山东六国相约伐秦,然而约定的时间到了,诸国之军却迟迟没有前来,秦昭王闻听此事后,大怒,他命大将军摎攻打西周国,西周国不能敌,西周君只好跑到秦国,叩头认罪,并把西周国全部三十六邑、三万人口都献给了秦昭王,秦昭王怒气未减,便下令将西周君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,又贬其为平民后,方肯放其回到西周国。同年,周赧王郁愤而终,不久,西周文公姬咎也逝世了,于是,秦国轻易地收取了天下九鼎与其他珍宝,西周国也就此灭亡。不久,秦昭王嬴稷也寿终正寝,秦昭王死后,他的次子嬴柱继位,可是孝文王嬴柱继位三天后便离奇去世。孝文王嬴柱死后,秦庄襄王异人继位,这位秦王异人曾在赵国邯郸做质子,由于秦赵关系不合,异人的生活是水深火热,当时,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正巧也在邯郸做生意,他知道了异人的情况后,认为异人虽为人质,但是奇货可居,于是,吕不韦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;很快,两人便达成了政治同盟,异人许诺“如果他们的计划成功了,等他回国做了秦王,会以分国作为答谢。”

吕不韦得了异人承诺,遂前往秦国不停游说,吕不韦为了扶持异人,又花重金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,劝说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养子,当时还是安国君的赢柱,听了华阳夫人欲收异人为子后,便与华阳夫人刻下了玉符,并决定立异人为继承人,当时秦国已起兵围住了赵国的邯郸城,吕不韦害怕赵王会杀了异人,便拿出六百斤金贿赂守城官吏,方逃出了赵国,随后,他们又通过出征的秦军,总算是安全返回了秦国,等到秦昭王死后,当时的太子安国君正式继位为王,异人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秦国太子,不久,赵国便将异人的夫人赵姬和儿子嬴政送回到了秦国,可惜,没几日,秦孝文王便突然暴薨,于是,奇货可居的异人便等上了秦王宝座,异人继位后,尊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,生母夏姬为夏太后,又任命吕不韦为相邦,封文信侯,食河南雒阳十万户。

秦庄襄王继位当年,东周文公与众诸侯密谋欲合纵攻打秦国,此事被秦王异人知晓后,便命吕不韦率军攻灭了东周国,东周国灭亡后,秦又迁东周公于阳人聚,并将阳人那个地方赐给了东周君,以让其祭祀,至此,周朝的最后势力被全部消灭了。异人在位没几年也莫名去世,异人死后,其子嬴政继位……刘叔合上了这一卷竹简后,又拿起最后的一卷竹简,其正面写着一个密字,刘叔翻看竹简,只见上面第一行写着阅后即焚四个大字,刘叔又往下看,只见上面写着“秦孝文王赢柱和秦庄襄王死因相似,或皆是被同一种不知名的毒药,毒死的,而最可疑的凶手便是吕不韦,因为传闻嬴政是他和赵姬的子嗣,为了让嬴政继位,所以吕不韦害死了秦国两代君王!”

目录
返回顶部